這次的平溪之旅,是上次三芝旅遊的後續,因為上次大家都玩的很開心,所以就決定選了管芒花盛開的這個季節再去玩一次。
因為平溪比較近,所以我們這次是約在9點出發。然後這次的人數比上次多了更多,所以一共有6台車。車子較多就比較要互相等待,因為過一個紅綠燈,大概就會有幾台車被留在紅燈後。不過還好在出發前大家就有稍微溝通了一下行程,所以開的很順,一下子就到了菁桐車站。把車先停在路邊,大家開始討論要搭小火車到十分去還是開車上去。後來決定開車的人把車開上去,然後剩下的人就搭小火車。
在搭火車之前還有一點點時間,就決定先去逛旁邊的太子賓館。之前到九份時,也曾逛過那兒的太子賓館,感覺整修跟維護的都很不錯。而這次看到菁桐這兒的太子賓館,在外觀上就比較老舊許多了。
以下是從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天燈的故鄉
出了火車站,順著老街走到底,往對面的下坡路走,大約10分鐘可到。
進入參觀注意:
不能攝影
不能吸煙
不能飲食
請脫鞋
門票:
戶外參觀 30元
內外參觀 50元
2001百景之一的太子賓館共佔地600多坪,房子部分佔了200多坪,是過去台陽礦業的俱樂部,不過大多數人習慣稱為太子賓館,因為1922年時,台陽礦業為日本昭和太子所建,但昭和太子並未來住過。
太子賓館是採洋式及和式混合設計,門庭前有著一根直柱,並有彩繪玻璃,房內則是日式。屋頂上是許多從日本原裝進口的瓦片,其中"鬼瓦"有避邪和防止漏水的功用。還有"是付鬼",是連接兩邊屋脊的瓦片。
職位較高者的房間有落地窗,採光充足,景色雅致,且有階梯直達庭院。賓館中只有一個澡堂,使用順序由職位高者先用,熱水是用煤炭去燒的。廁所的馬桶是鐵制的,外層包著木頭,十分特別。
太子賓館的主要構材是黑檀木(有三根,其中兩根已被蛀空),紅豆杉和檜木(數量最多) 。天花板則皆是手工完成,像是會議室的隔間上方,有一排人工組裝成的門簾,據說10個工人在一星期內還無法組裝完成,而且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可見其精細程度。宿舍門口則掛著號碼,不過有時候會有人故意偷換牌子,捉弄別人,害別人走錯房間,睡錯床,甚至穿錯衣服。庭園種了許多櫻花和楓樹,還有一個台灣形狀的池塘,非常精緻漂亮,可見當時居住在此的人有多享受。
現在太子賓館已經被人買下成為渠蓮精舍。現在屋主的哥哥,也就是原本的屋主,在他母親去世後,曾經託夢給他,說附近有一棟非常好的房子,叫他一定要去買,於是他就到處尋找,最後找到的也就是現在的太子賓館。但那時有很多人跟當時的屋主(台陽董事長)爭相出價,不過董事長始終不賣。當現在屋主的哥哥表示想買這棟房子時,台陽董事長正身受重病,屋主的哥哥說他只要幫董事長念3天3夜的經,他的病就會好了,於是董事長表示,如果他的身體能恢復健康,他便把這棟房子賣給他,唯一的條件是要將石底煤礦所有罹難的礦工的神主牌都供奉在此。最後董事長的病好了,屋主的哥哥也照著約定供奉了這些罹難員工的牌位。
太子賓館前的上坡路段,稱為是菁桐銀座,據說以前非常繁榮,好比現在的西門町。順著指標繼續往下走,可以看到幾棟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景觀優美,其中有偶像劇"貧窮貴公子"的拍攝地點。
在門口的工作人員相當堅持不能讓12歲以下的小朋友進入,所以就留下一些人帶小朋友,我們進去參觀了。進去之前,必須先更換拖鞋,然後帶我們去看錄影帶,介紹這個太子賓館的歷史。然後在裡面逛了一會兒,真的是很有古蹟的味道,可是因為我之前已經看過金瓜石那兒的太子賓館了,所以覺得這兒跟那兒的落差實在太大了。雖然是很有日式風味,但一些設備已經很舊了。後來到門口去,剛好看到爸爸在跟她聊天,這才知道這兒是屬於私人產業,所以在一些維修的條件上會比較沒辦法像金瓜石那兒由台電擁有的太子賓館那麼好。而禁止12歲以下的小朋友進入的原因是因為之前有一些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進來之後就用手指把紙門給戳破,甚至還把裡面的東西都給破壞掉了,所以現在才規定不准讓小朋友進來。
雖然整體而言,這兒的感覺很老舊,但還是很有日式風味的感覺。而且在那兒看起來沒什麼的感覺,回來看照片卻蠻有風味的。
大家逛到11點多,因為火車開的時間快到了,所以大家趕緊趕到車站去。在菁桐車站這兒等車的人很多,大家都要搭小火車往上走,對面的山上還有看到由石底煤礦礦場大樓改造而成的風味咖啡館。
等了一會兒,火車進站嚕,短短幾列的小火車,外表彩繪的好可愛呢!大家都上車之後,就都客滿啦!火車沿途停靠幾個站,人潮也陸續下車,菁桐→平溪→嶺腳→望古→十分→大華→三貂嶺。菁桐是終點站,在平溪大家幾乎就都下車了,我們則是要坐到十分。在十分車站下車,這沿線的鐵路都好漂亮,景色也都很開闊呢!所以光在車站這兒我就拍了好幾張照片。
開車上山的人,也都已經到了,把車都停好了。跟大家會合之後,先走了一趟吊橋,再來就往十分老街走了。因為已經到了用餐時間,所以我們直接到餐廳去。之前已經先訂好位置了,不過因為我們人數很多,大概有20多個吧,所以安排我們坐在地下室。菜色是很台式風味,有好吃的白斬玉米雞,還有炒珠蔥跟金針炒肉絲,還有炸香菇等風味菜,味道很道地,可是份量都好少。而且先前Eric大概就有點暈車加感冒了,地下室的空氣又不好,所以才吃沒幾道菜,Eric就吐了。所以我就先帶他到外面去走走。
十分的老街,旁邊就是鐵軌,很懷舊的風味,很多小朋友都在鐵軌上走來走去的,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火車來去的時間不固定。
然後這次旅遊的重點,是要到同事二哥在這兒開的咖啡店,叫「走味的咖啡」,才剛裝潢好的店,可以看到很漂亮的景色。大家吃飽之後,就到這兒休息,順便喝下午茶了。
聽同事說,最近還有蘋果日報來採訪,裡面佈置的很不錯,整體木頭色的色調,讓人感覺很溫暖。我們點了咖啡、蜂蜜柚子茶跟柳澄汁,然後又吃了手工餅乾跟茶凍及咖啡凍。雖然味道普通,不過真的蠻有氣氛的,而且在這兒可以好好休息。大家聊天或休息了一會兒,然後決定到附近去走走。
走了10幾分鐘後,我們到了「台灣煤礦博物館」(台北縣平溪鄉新寮村(十分寮)頂寮子5號)
每個人的入場費是250,然後進去後,先看到洗煤、卸煤場的入口,再往上走過黑金步道(230m),爬到山頂看到很漂亮的平溪景色,Eric也跟小哥哥姊姊們一起玩石頭。不過~~我的數位相機沒電了,而且是兩付電池都沒電了!真是很可惜呢!所以接下來都以文字敘述了。
我們在這兒聽著一位很有趣的阿婆解說員講解這兒的歷史跟一些煤礦歷史,她講的內容又有趣,又仔細。然後大家搭上煤礦台車,往山上走。看起來很有歷史的運煤台車,很簡陋,但也很好玩。台車緩緩行駛著,一旁的景色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可是就是很好玩,而且老闆養的一條黑狗,跟老闆一起沿路跟著台車跑,真是很盡責呢!(老闆也是很辛苦哩,看起來很多事還是得由他自己一人包辦,包括入口處賣票跟等下解說都是)
台車最後停在月台公園處,這兒跟之前山下看到的,比起來漂亮多了,但其實說起來就是有一片草地。老闆先把大家集中帶進去看錄影帶介紹。因為Eric有點坐不住,所以我跟媽媽就先帶他到旁邊的遊客中心去走走休息。這兒有一些人應該是有請這兒代辦合菜的,吃飽後,還有現煮的芋圓薑湯可以吃。
等到大家都看完錄影帶之後,老闆接下來又帶大家去參觀採煤的一些工具,以及參觀新平溪煤礦舊坑,聽說之前這兒曾經坍塌過,現在在恢復中,不過還是很簡陋,而且光線又不足。媽媽說不要讓Eric進去,就先帶他出去了,我們則是往裡面走,越往裡走空氣越悶,真難想像礦工們每天都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哩!
出來之後,大家在園區外的空地上拍團體照。一旁還有一些用簡單的材料做成的童玩,最讓大家感興趣的是一大盆肥皂水,然後幾個簡單用鐵絲圍成的鐵圈,這樣就可以玩了。大家不分大小,都對這很有興趣,結果要畫成一個圓沒想像中的簡單。最後是我發現要怎麼弄出泡泡的秘訣,教了大家,玩的可高興了。到後來要準備回去時,都還有人在玩呢!
離開這兒之後,已經4點多了,大家繼續往十分瀑布那兒走。本來我們想說如果不是很遠的話,就一起過去好了,可是後來才發現還有一段距離,而且Eric到現在都還沒有吃牛奶(中午吃一些飯,已經都吐光了)所以最後決定爸媽跟Eric在這兒等,我跟老公走回去老街開車。
老公說要走原路回去,我就說啦,難得來這兒當然要走鐵道回去啦,這樣比較有意思。然後無視於一旁警告的標誌就開始走了。走了一會兒之後,這才發現,走一點點是真的很好玩啦,可是要走一大段就沒那麼簡單了。而且還得要擔心不知道那時候會來的火車,後來看到有路可以接到馬路,趕緊回歸正途了。
把車開去接了爸媽,先把他們帶回去路口,再回去接那些開車的人,讓他們可以回去把車開來接大家。然後我們就先回家了。幸好回家的路上交通都蠻順暢的,所以7點多就到家了。我們還先去看牙醫(因為我右邊的假牙在中午吃飯時掉了,要先去黏好)再到華西街夜市去買了晚餐。
感覺上這次的旅遊,雖然比起上次玩的少,不過其實也是很有趣。而十分平溪這兒,感覺很有懷舊的味道,可是也感覺的到這兒並不是像九份那樣的熱門,像今天去的太子賓館跟煤礦博物館,都感覺很老舊跟沒有經費可以維修的感覺。可是在這兒也可以感受到小鎮的那種悠閒氣息。
這次的花費,不包括油資,每人大約花費500元。其中包括了小火車票15元,中午用餐,還有走味的咖啡跟煤礦博物館的門票,其實還是蠻值得的。